据郑商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法人客户数1010.4万户,日均持仓16.1万手。较前一周增加18.6万户。其中,法人客户数530.2万户,日均持仓6.5万手;客户权益6250.57万元,日均持仓4.7万手。
另外,按照今年期货市场的变化,2021年12月底,大商所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了11个交易日的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期货套保、期现套利、基差交易等。其中,课程形式为介绍基差贸易、期权定价、基差贸易等。部分相关产业客户表示,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贸易业务的国际化水平,满足实体企业在套保和套利的理念和需求。
大商所将不断加强一线自律,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相关业务的国际化,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大商所一方面将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切实提升相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将在一线监管的基础上,推动完善现有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商品互换、基差交易等品种合约的风控要求,进一步提升交易所一线监管和风险管控的水平,进而满足实体企业和客户的需求。
具体来看,在基本面方面,大商所将积极参与到大宗商品交易等业务领域,推动提高期货价格全球化程度,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持续加强期货市场交易行为的监控、风险监控、信息披露和报告库的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多期货价格和其他交易信息,使期货价格影响力持续提升,为产业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服务,以信息化为抓手,为行业提供套期保值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套保服务,为企业提供基差贸易、基差交易等多层次的风险管理服务,切实提高商品价格的真实性。
在业务创新方面,大商所将从3个方面着手,全面部署、加强数据治理,全面推进期现一体化合作,提升期现联动管理水平,加强期现一体化工作,推动场外市场深度融合。以期货市场价格为标的,依托期现价格为核心,以期现互换为基础,深入实施交易所规则制度,构建期现一体化的风险管理体系,为产业客户提供更多期货价格和其他交易信息,推动期现一体化发展,加强期现一体化产业合作,促进市场的稳健运行。
除此之外,大商所还将推动交易所建设数字化平台,促进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发展,通过网络化推进数字化、自动化,推动公司金融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期货市场中,形成更多信息资源,并促进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合作,提升金融行业在整个期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转型升级,共同推动中国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四是稳步推进场外市场建设。交易所从传统经纪业务转向创新业务,加强对场外市场的监督管理,持续完善风险管理服务,发挥场外市场对企业的资金支持,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以生猪期货为例,为企业提供“保险+期货”的项目管理平台,完善仓单交易商“保险+期货”融资模式,保障农民收入。同时,稳步推进期货期权、基差交易、场外期权等场外业务创新,探索生猪保险+期货试点。与会专家还表示,当前我国生猪期货成交量、持仓量稳步增长,产业企业参与积极性高,大商所将继续支持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开展“保险+期货”业务,助力完善生猪价格保险体系,为行业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养殖企业抗风险能力。
2020年期货大行情品种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