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上期所与宝城期货、大有期货等10余家实体企业、钢铁企业和煤炭企业联合开展动力煤期货交易,先后对基差贸易、含权贸易和指数编制方案进行了探讨和论证,目前大部分品种已完成做市工作,投资者和贸易商、投资者积极参与。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在实体企业开展期货套期保值时,要充分认识期货价格发现的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尤其是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复杂形势,在加强市场风险防范方面,要认真落实科学决策,确保交易稳定安全,并按照要求在做好保证金和制度设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套期保值业务的专业水平。
今年1月,上期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唐启军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6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实体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运用期货工具在进行风险管理中实现稳健发展。今年,交易所的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和服务国家战略的作用不断增强。去年以来,在原油、黄金、铁矿石、油脂油料等品种上都进一步优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在平台监控系统,进一步深化“银期直通车”,提升市场运行效率,为实体企业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此外,金融服务平台也为钢铁企业搭建了绿色通道,为钢铁企业减负减负提供了保障。在平台交易系统,强化交割信息系统和电子仓单系统的研发和创新,使得金融服务平台在运行的过程中,降低了交割、结算、交割等环节的交易成本,为现货交易的平稳、智能化、专业化、市场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唐启军表示,上期所将坚持在现货市场稳健运行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的结构,服务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充分挖掘大宗商品现货贸易流,增加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促进钢材产业链、炼焦煤产业链、炼焦煤产业链的深度优化,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连商品交易所就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持续推进黄金期货品种的研发和实施。在今年4月22日上市的金瑞期货合约,上期所一方面,持续推动做市交易,解决了黄金期货合约的期现价格差异;另一方面,推动了上期所优化了包括纸浆、天然橡胶等品种合约的交易规则,推出了标准仓单交易业务,上线了原油、燃料油、20号胶、低硫燃料油期货品种的交易业务。
他表示,在商品期货的创新方面,上期所将积极探索研究与之相关的期权品种,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精细化、个性化。具体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类的商品期权的上市将为相关现货贸易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提升其抗风险能力。
在以“大商所企风计划”为核心的大商所商品交易系列峰会上,据大商所了解,大商所将聚焦主线、以做市商为核心的期货市场,推动交易业务平稳运行,并在本次论坛中进一步总结做市商的经验教训,不断丰富做市商类型,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在期现业务方面,从大商所的业务发展概况看,2019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投资者沽空的“恐慌”情绪,期货品种盘面交易量同比大幅下降。从整体来看,去年11月至12月,豆粕、玉米淀粉、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棕榈油、玉米淀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PVC)和聚氯乙烯(PVC)等品种的交易业务收入分别为2132.38亿元、749.22亿元、701.27亿元、843.15亿元、372.18亿元、51.23亿元、389.27亿元、415.65亿元和464.7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9.63%、29.63%、28.41%、27.05%和21.02%。
期货价和现货价的关系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