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货盘面来看,玉米现货在节前大幅上涨后,短期市场存在一定观望情绪,叠加中美贸易争端进一步加剧,进口玉米到港量增加,基层粮源流通不畅,现货滞涨,以及终端饲料企业备货低位运行,预计短期玉米期价或延续震荡,上方压力仍是3700-3750元/吨。
据天下粮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当周,国内玉米市场累计成交量457.5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26.45亿元,而同期玉米价格呈现“节前上涨,节后下跌”的情况。但根据天下粮仓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9月1日当周,全国玉米市场累计成交量152.98万吨,累计成交金额147.48亿元,成交率为90.62%,同期玉米价格出现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上市以来期货价格大幅上涨,而现货市场也呈现走弱的走势。根据天下粮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当周,国内玉米现货市场累计成交量152.5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587.85亿元,而同期玉米价格呈现“节前下跌,节后上涨”的情况。
市场供应偏紧和需求疲软叠加,国内玉米市场近期出现了下行,产区价格基本稳定,新粮上市压力不断增加,玉米价格在成本支撑下难有较好表现。据了解,山东地区、河北地区、山西地区新粮已经开始挂牌收购,价格相对坚挺,但玉米供应持续增加,玉米价格上涨压力仍较大。其中,山东地区今年玉米产量增加了20万吨,年末库存增加了1000多万吨,这对国内玉米市场来说是一个新的压力。
但在东北地区,近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新粮开始大量上市,玉米市场供应仍然较为宽松。一方面,上周末开始,各地小麦玉米价格接连下跌,不过这仅是局部价格的下跌,近期出现的跌势暂难有扭转。其次,气温偏高导致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玉米受灾严重,这将进一步影响后期的春播工作,后期东北地区玉米供应量较大,使得玉米市场整体供应压力减弱。再加上近日生猪价格不断走高,而玉米饲料需求量也出现骤增,对玉米价格有所支撑。
9月中旬开始,随着国内多地玉米收购进入尾声,供应阶段性增加,且气温下降明显,饲料需求明显下降,国内玉米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制。9月中旬以后,随着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玉米价格亦有回落。其中,深加工企业仍在出货,中粮和黄龙业收购价格最低下跌5-10元/吨,其他企业报价一般。
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稳中有跌,其中,绥化象屿部分企业收购价格跌至1750-1760元/吨,和临储收购价分别跌至1750-1850元/吨、1750-1840元/吨,黑龙江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1750-1840元/吨,和去年持平。华北地区,河南昊天部分企业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在1850-1860元/吨,而吉林长春、新麦、立陶宛部分企业收购价格在1840元/吨,和去年持平。西南地区,山东聊城昊天部分企业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在1870-1900元/吨,和去年持平。
受种植成本增加及今年玉米种植补贴影响,种植成本在增加。今年春节前,东北地区已出现降雨,但截至9月29日,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玉米收割进度均已结束,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农民仍未开秤。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虽然目前来看,中美双方达成了实质性的协议,但在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巴西、阿根廷加紧推动美豆出口的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的摩擦对玉米价格也有一定的利空影响。
期货多空转换特征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